设计说|对日本两位国际设计大师风格的理解...

北京百策品牌设计
2023-08-18

WX20221206-140357.png

文|王坚 ——

BaiPAC百策品牌策略设计总监

原创文献 欢迎分享


要说同是日本大师的原研哉的设计,还能接受,佐藤君的真的还接受不了(只有个别还好),和原研哉先生又有一些相似之处:无即是有,少即是多,只是比原先生更加接近“原始”,是另一种抽象,包括原先生的花样年(渐变色logo)可能段位还没到,继续努力。


IMG_9956.JPGIMG_9954.JPG


不得不承认,日本这两位大师的抽象、极简表达能力不是一般的强,这种拙,无即是有,少即是多的哲学融入到设计图形之中,也更佩服委托方能够接受认可这类方案,这种极端的简,真的别说我们国内的甲方,就是设计师的我也有点惊掉下巴。


IMG_9957.JPGIMG_9955.JPG


作为二战失败后就开始走设计之路的日本来讲,确实在设计上有着独到的造诣,不然我们中国企业也不会求合作(小米、转转、花样年、欣贺、知美术馆....),学习....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感谢您的关注阅读。这里有解析品牌管理方法,分享设计思考 和商业观察。愿助力您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、品牌无形资产。

>品牌.包装.logo.创意(策略/设计/咨询)。


头条顶背景图3B.jpg

注:

本文章为 北京百策品牌设计公司 原创发表;

文内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仅用于学术交流之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。转载本文需得到作者授权,并注明出处。


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